A New Place For Professional Gamers.

It is a long established fact that a reader will be distracted by the
readable content of a page when looking at its layout.

00Days
00Hrs
00Mins
00Secs

Upcoming Matches

  • a – 10万人打卡的水利枢纽 大光楼凭什么成“网红”

    2025年上半年,北京城市副中心北关分洪枢纽大光楼开放区域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。这座矗立于古运河畔的复建楼阁,正以其跨越时空的魅力,成为北京东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——北京(通州)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重要节点。 大光楼 清晨,北运河碧波轻漾,歇山飞檐的朱红楼阁倒映水中。大光楼,这座被誉为“大运河边第一楼”的复建古建,在粼粼波光中静诉着近五百年漕运沧桑,也悄然见证着一场古今交融的蝶变。 古楼新生,运河畔的文化地标 大光楼的故事始于明嘉靖七年(1528年)。它雄踞通州北门外、通惠河东岸,作为明清漕运核心地标,曾是户部官员验收漕粮的“验粮楼”。其名取自《周易》:“其道大光”,寄托着对官员清廉、国运昌盛的期许。1900年,这座承载历史的楼阁不幸毁于战火。2008年底,它依原貌复建重生,16.55米高的楼体坐西朝东,与北关拦河闸共同勾勒出京杭大运河起点的壮丽风景。楼前楹联“高处不胜寒,溯沙鸟风帆,七十二沽丁字水;夕阳无限好,对燕云蓟树,百千万叠米家山”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气度。 北关拦河闸 登临北关拦河闸上部的通行桥,视野豁然开朗。脚下是奔流不息的运河水。向西望去,历史上著名的“二水汇流”古景,如今已演变为温榆河、通惠河、小中河、运潮减河与北运河“五河交汇”的壮丽景观。向东凝视,造型极具现代感的千荷泻露桥优雅地横卧于北运河之上,成为新时代的运河地标。拦河闸侧面的船闸正为重启千年漕运记忆做准备,未来游船可经此通行,直观见证大运河京冀段水道的复苏。矗立在古运河畔的朱红楼阁——大光楼,以其歇山飞檐的古典身姿倒映在粼粼波光中,静默诉说着过往,也宣告着新生。它不仅是北京(通州)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关键节点,更是北关水利枢纽的智慧核心。 北关五河交汇处 科技赋能,水利枢纽的智慧核心 步入今日大光楼,古风楼阁内蕴藏着一座现代水利枢纽的“智慧大脑”。北运河管理处北关管理所公共服务组组长张征介绍,这座依史料复建、被誉为“大运河边第一楼”的建筑,如今已成为北关水利枢纽调度中心的核心所在。 踏入一层,浓厚的现代水务气息扑面而来。这里是整个枢纽的神经中枢——调度中心。巨大的电子屏幕占据一整面墙,实时显示着下游配电室、分洪闸上游左岸、拦河闸上游右岸、大光楼侧平台及上游水尺等多个关键点位的动态画面和数据。张征指着屏幕说:“我们通过信息化系统精准监控水位,远程调度控制闸门的启闭,24小时值守确保安全。”桌案上码放整齐的值班记录与调度表格,记录着每一次决策与操作,守护着河道安澜。 北关水利枢纽 […]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a – 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多阵地齐发力全方面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

  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,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增进家庭民生福祉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基础性作用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一直坚持以“父母心”“同理心”压实责任,积极探索创新,建立多个阵地,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,为青年学子护航出一条从校园到职场的“无缝通道”。 毕业生就业服务指挥中心—中枢大脑,精准决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需要强有力的“中枢大脑”,指挥中心是统领全局的“司令部”,其核心在于高效利用信息资源阵地数据,并依托一支精干的队伍,将“一人一策”落到实处,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精细化。街道组建“1+2+1+1”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队,将10个社区两两组队,一个街道干部统筹两个社区,每个社区由一个社区工作者和一个就业服务专员负责开展具体工作。街道干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,制定毕业生专属方案,社区工作者及就业服务专员作为“神经末梢”,承担信息采集(依托信息阵地摸排要求)、政策宣传、日常联络、岗位推荐、需求响应等职责。同时,指挥中心负责汇总信息阵地收集的数据,精准调度服务阵地、培训阵地、招聘阵地的资源,确保从信息获取、能力提升到岗位对接的全链条服务,目前,已对辖区150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至少两次政策宣传,对需要帮扶的50名毕业生开展5次以上的职业指导、20次以上的岗位推荐。 毕业生信息资源阵地—精准导航,告别“信息孤岛” 在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,精准、全面、动态的数据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对称、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的有效途径。陶然亭街道建立以“高校信息共享、社区信息摸排、多部门联合”为核心的毕业生信息资源阵地,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、动态更新的信息网络。 往年,街道了解毕业生信息的方式通常是与毕业生电话沟通,但这种方式了解不够全面、不够准确。今年,针对辖区高校毕业生人户分离、学生对就业服务有距离感等问题,街道主动破局,与高校携手建立信息联动机制,通过“毕业生信息共享机制、信息分析机制、信息互通机制”,创新打通“校政”信息协作新思路,精准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。   目前,该机制已100%覆盖辖区15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,并与12所高校建立稳固联系,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变成就业服务收集信息的一个前沿阵地。同时,街道仍采用传统走访摸排、电话沟通等多方式,多渠道对辖区高校毕业生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。街道打破部门壁垒,建立由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牵头,团委、工会、妇联、残联、武装部等多部门参与的信息共享联动机制。通过信息阵地的信息联动机制,已将辖区150名高校毕业生建立起一人一册就业台账,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基础。 毕业生就业服务阵地—“一刻钟圈固本”,移动阵地延伸 街道将打破空间的局限,使服务阵地实现“固定+移动”双覆盖,让就业服务从家门口延伸到校门口。依托已建成的“一刻钟就业服务圈”,以“1+9+10”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石,搭建固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阵地,即:以街道为原点,向9个阵地(图书馆、两个党群服务中心、六个就业宣传栏)、10个社区延伸就业服务触角,让毕业生切实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就业公共服务。目前已举办高校毕业生座谈会3场、毕业生经验交流分享会1场、毕业生家长会1场、活动现场街道工作人员向毕业生及家长解读就业形势,解析相关政策,引导合理期望,营造积极就业的家庭氛围。 打造“仿真面试间”,设计场景化沟通训练模式,针对毕业生开展“小小青训营”求职能力实训活动,为毕业生设计“定位-训练-实战”职业指导模式,引导同学在游戏中探索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,了解市场环境找准职业定位。搭建真实面试场景,围绕“一对一面试”“无领导小组讨论”等场景开展实战演练。通过“表现点评+复盘回放”方式,锻炼毕业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仪态管理技巧,极大提升了毕业生的面试沟通能力。   校园双选会是毕业生就业主要的途径,街道将移动服务阵地延展到校园。推出“一讲四送”服务(讲形势,送政策、送岗位、送信息、送指导)。工作人员与毕业生一对一交流,现场修改简历,答疑解惑,树立求职信心。街道今年已赴7所高校参加双选会,共计为80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。“一刻钟就业服务圈”固定服务阵地,提供稳定、有深度的温暖港湾,校园双选会移动阵地主动出击,实现高效、广泛的精准覆盖,二者互补协同,打造立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。 毕业生就业培训阵地—乐业蓄能,提升硬核竞争力 […]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a – 国内首个城市雨燕动态数据库!北京母女俩8年守望燕归来

    “每年都盼着它们,希望它们安全回来,希望它们的队伍日益壮大,也希望小雨燕能快点学会飞翔……”   “来了来了,看这密密麻麻的一群……”还没等话说完,四五个人齐刷刷举起自己的手机,对着天空一顿咔嚓。照片中,霞光漫天,白塔静谧,雨燕如星。 这一幕发生在北海公园五龙亭,北京雨燕科学调查的固定观测点之一。每年4月初至7月中下旬,每个周末的日落前,都会有志愿者来观测雨燕。人群中有一对母女,张丽婷和任禹陶,母女俩已经坚持了8年。 一个月前,15岁的任禹陶刚参加完中考,张丽婷忙前忙后操心着闺女升学的事儿,但这也没耽误她们来北海观测雨燕。“北海公园很美,每次来我的心情都很好,感觉看完了鸟就像给自己充满了电,把心里填得满满的,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。”张丽婷说,观测雨燕让她有更多时间仰望天空,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丰富了。 每年春天,母女俩就开始盼望着“老朋友”北京雨燕回来,“迁徙到非洲的路途那么遥远,希望它们能早点回家。” 北京雨燕科学调查2018年启动,张丽婷被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打动。“北海公园这个点位离我家很近,我和闺女都很喜欢小动物,闺女又特别喜欢画鸟。”张丽婷说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她报名了雨燕调查志愿者。那时,她们还分不清北京雨燕和燕子的区别;8年后,北京雨燕已成了她们的“朋友”。 天空中雨燕密密麻麻疾飞如闪电,怎么计数呢?张丽婷举着手机给记者演示。她对着天空,从左中右三个方向连续拍了三张照片,基本确保了眼前180度天空范围内所有的雨燕都出现在了照片里。“计数其实就是回去对着照片一只一只地数。”张丽婷说,刚开始闺女小,也只能帮忙数数,最后自己再数一遍核对。 北京雨燕调查的基本方法,是采用标准化样点观测法,在日落前1.5小时启动连续2小时观测,每周调查一次,取最大值作为当日记录。 “那几只是雨燕吗?”记者指着亭子顶部的小鸟提出疑问,“只要你看见能抓着东西停住休息的鸟,就绝对不是雨燕,因为雨燕的生理结构很特殊,4个脚趾全部朝前,它做不到像一般鸟类那样停下来休息,所以它的一生大多是在飞行中度过的,据说能做到一边飞行一边睡觉。”现在说起雨燕,张丽婷已经可以滔滔不绝。 雨燕喜欢在房檐下的梁、檩、椽中搭建巢穴,五龙亭中间龙泽亭顶部的藻井深处就有一个燕窝。还记得前几年有一次观测时,一只幼小的雨燕从这个巢穴里掉了下来,游人把小鸟救了起来但不会处理。就在大家急忙打听谁能帮忙时,张丽婷和任禹陶跑了过来。“当晚我们就把幼鸟带回了家,用一个透气的纸箱当临时鸟窝,并在纸箱的侧面和底部各放了条毛巾,这样作为攀禽的雨燕就能挂在上面,我还弄了两只苍蝇和水喂它,第二天一早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人就来救走了。”因为这个善举,母女俩得到了一张救助鸟类的“光荣证”。 从小学三年级就参与雨燕调查的女儿任禹陶,如今早已不是那个只能帮忙数数的小女孩了。上初一的时候,她就和同为北京四中学生的张景鑫、德胜中学学生李沅桐一起完成了主题为《环境因素对北京雨燕繁殖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》的论文。她们把在北海公园和德胜门的实地观察,结合对北京雨燕志愿者的调查问卷、文献研究和数据统计,进行了归纳总结。   让张丽婷很欣慰的是,原本非常内向的闺女,随着这几年参与志愿活动,也越来越打开自己,能主动跟人交流沟通。任禹陶自己也很满意这个变化。“初一的生物老师在课上讲到了雨燕,我就特别兴奋,下课主动找到她问关于雨燕的事情。”任禹陶说。 […]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a – 北京造无人驾驶汽车在京上路测试

    昨天,小马智行对外宣布,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开启公开道路测试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款车型是由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合作打造的量产车型,具备L4级无人驾驶能力。 目前,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车队已在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225平方公里开展常态化测试,未来获准载人测试后将满足北京市民更多元的出行和体验需求。 此次获批许可的自动驾驶车辆是由两家北京企业——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合力打造,既有“强健体魄”,又有“聪明大脑”:基于北汽新能源纯电平台打造,支持L4的全冗余技术能力,搭载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。 该车型拥有激光雷达、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、麦克风、涉水传感器、碰撞传感器6类共34颗传感器,具备全天候、全场景、全时段的自动驾驶能力,能够覆盖从城区、高速到环路的一体化自动驾驶运营。半个月前,该车型已率先在深圳获批开展路测。 经过近十年发展,中国已形成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布局。随着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逐步落地铺开,自动驾驶所引领的交通科技浪潮有望推向更宽广的维度。 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:北京日报 记者:曹政 流程编辑:U022 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010-85202353 下载“北京日报”客户端 阅读体验更佳哦 […] Continue Reading →